虫洞理论

“虫洞”是由理论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和纳森·罗森(Nathan Rosen)在1935年提出的概念。“虫洞”是在时空中制造一条通道,这是广义相对论所允许的。这一概念被称为“爱因斯坦-罗森桥”,这一称呼仍在被使用。不过人们还是更乐意用“虫洞”这个称呼来形容这个概念:一只虫子可以在苹果中吃出一条捷径,而不用沿着苹果表面较长的路径爬行。

虫洞的类型

虫洞有可能连接同一宇宙中不同空间的两点,甚至可以连接不同宇宙中的两点。还有第三种可能性的假说,即连接不同时间点的虫洞。

不稳定性

自然状态下的虫洞是高度不稳定的,一旦形成,会在纳秒的时间尺度内塌缩,只有使用能量密度为负值的奇异物质才能强制虫洞维持数秒钟的稳定开启状态。

尺寸与外观

自然形成的虫洞看起来是一个球体,由一个球状视界围绕,通常尺寸不会大于一个质子。虫洞的比例同样是不确定的,物体不能通过一个球状虫洞。

稳定化

随着奇异物质的使用,理论上虫洞可以在形成后维持数秒钟的稳定状态。在此期间,潮汐力会将球状的视界拉伸成环状。

跳跃门

每一个跳跃门都有一个量子奇点,它是由奇异物质和一个瞬时虫洞构成的。奇点的强烈潮汐力在跳跃门内形成了一个环状的路径,通过将球状虫洞拉伸成环状,通过虫洞才成为可能。Ancients制造的大多数跳跃门都可以将虫洞的稳定存在时间维持在4秒左右。

然而,每创造一个虫洞——不论是通过跳跃门或者跳跃引擎,都必须与跳跃目标中的另一个虫洞连接。

对物质的影响

通过虫洞的体验被称为“几何扭曲”,这是通过虫洞必然发生的副作用。主要原因是虫洞内部强大的潮汐力作用于船体和乘客的后果。某些电子设备如重力扫描器可能会停止工作。生物会感觉到强烈的不适,其严重程度取决于跳跃的类型和两点之间的距离。视界关闭越快,不适程度也就越轻。

跳跃引擎

装备了跳跃引擎的飞船可以自己产生虫洞,称为“跳跃隧道”。它使用的不是量子奇点或者奇异物质,而是使用高强度的聚焦电磁场来维持一个稳定的虫洞并将其“塑造”成合适的形状。这些虫洞常常在产生后迅速塌缩,想要通过这种虫洞,动作需要极为迅速、时间拿捏极为精确。不过遗憾的是这种方法仍有很高的失败率。


<aside> 🧭

科学与技术Herde公约引擎技术

</aside>